原创文章代码:AT 202007272206
文化的精髓在于不刻意模仿谁,用自己的语言同样能书写出时代的声音。喜欢的事物很多,着迷的就那么几样儿,有些东西就是这样,一段时间不看会想,想了一段时间就会去看。每个时代的思想都会留下历史的痕迹,顺世摸瓜一定会找到盛世的成果。放眼世界,璀璨的文明和不朽的丰功伟绩共同铸就了传世的杰出文化,华夏文明来自于华夏大地,又在这片美丽的土地深深的扎根,绽放。老师说他小的时候去过十三陵,我小的时候也去过十三陵,长大了我想把我看到的十三陵、和它周边的古树群文化简单梳理一下,从白雪和青松所演绎的“雪 、松”开始再好不过。
C位从来没有让人失望不是没有理由(红墙、金瓦、青砖、白石)
内容摘要:皇家陵园4个字,是个信息量极大,是象征意义很强的专有词。它即是文化的符号,又是历史的象征,也是歌舞升平到硝烟滚滚的正果。天寿山山麓的十三陵是明朝的历史剪影,这里故事、传说、文化、谜团很多,多到罄竹难书。这片土地记录了燕王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开创的永乐盛世,也有土木堡之变蛛丝马迹的痕迹,也有崇祯皇帝命悬一树的休止符。洋洋洒洒277年的大明王朝,最终亡于努尔哈赤的金戈铁马。明朝亡了江山还在,所有明朝的皇陵没有受到清朝的任何破坏,在清朝的277年期间对明十三陵还做了各种保护和修缮,做好了历史赋予的文化传承工作,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始于上一个277年,终于下一个277年,历史坐标交点再次来到277这个数字时,再次出现拐点!神奇的是不多不少,277年,轮回味道十足。
今天,十三座皇陵周边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瓜果飘香,一片祥和,十三座王陵去了定陵,其它均保持原貌。
红墙金瓦和青松白玉交错于山水之间
关键词:古油松树、历史坐标、自然函数、皇家陵园、天寿山、清西陵、清东陵、金陵、十三陵、皇陵古树群、永乐盛世、康乾盛世、青松、轻松、孪生朝代
皇陵西南角,一株树体朝东指向的古油松树
从高空鸟瞰十三陵,如果算上神道的起始点,以长陵为准中点看,很像一棵树,细看,很像一株笔挺而又坚刚的青松。天寿山下埋天子,也许有些事情命中注定,就像凡事自有定数一样,无巧不成书,两个同是277岁孪生朝代在鎏金岁月中擦肩而过。走进这里去,如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发现很多大智慧,通过明朝皇陵的前前后后,也能看出清朝对历史文化的态度,也能了解一些清朝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从自然风水学看,这里上通八面风,下连四方水。这里有数不尽的历史瑰宝,也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那些叹为观止的历史智慧。
十三座陵寝大概分布图很像一棵树的形态
长陵是否为姚广孝设计缺乏史料依支撑,但是作为朱棣永乐盛世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这里也注定有这位千古一相的殊功。从国家层面出发,长陵设计者当时一定会考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祖宗基业的事情,所以后世几位皇帝的陵寝应该说在最初是有所布局、考虑。今天回过头再看明朝,整个明朝鼎盛时期的军事、外交、经济贸易都和朱棣息息相关,后世的子孙围绕朱棣的宝地,分居左右也是符合我们汉人的丧葬礼仪。至于说如何形成这个树形的皇陵墓葬群也许是高瞻远瞩的设计,也可能是天寿山的风水决定。朱棣的长陵就像一粒种子,子孙后代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初的小松树,几百年过后,已然万古长青。
华表一样的躯干,龙首一样的树冠,气韵不凡
看古树,需要到树下看,四周不同角度转着看,远近不同位置换着看,照片只能看出个基本的轮廓,古树身上更多古的东西,照片是看不出来的,像上图的古油松树,现场看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几百年的油松树当初也是精挑细选,古树的那种向上的姿态,那种笔直和坚刚其实是威武和严肃的象征,树冠那种奇特的运动造型完美的演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可用恰到好处。
能让一片不毛之地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家陵园,是乾纲独断的时代智慧,过去600多年这里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是因为这里的皇家陵园自身多伟大,而是这座恢宏的历史古建筑群、和那个时代应运而生并保留至今的各种古树群,他们一起相映成辉。一起在在源源不断的向世界输出古老的东方文化,这种文化源源不断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参观、访问,相聚、交流、再分享,这一切都是文化的力量!
像极了难解的函数,变化多端,又有据可循
十三陵,这里由曾经的皇家陵园逐渐演变成输出影响力的文化圣地,就像易水河畔的清西陵、遵化的清东陵、燕山腹地的金代帝王陵、天寿山明代帝王陵等墓葬群所饱含的历史文化精华,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均做出过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这几处庞大的皇家墓葬群,和它周边的古树群构成了强大的历史符号,这些地方以我们熟悉而有无法触碰的方式记录了康乾盛世和永乐盛世。近期拜访十三陵的龙脉和天寿山的山脉交融的宝地,看到了十三座陵墓周围的那些郁郁葱葱的古树,尤其是那些古油松树,感触很深。青松翠柏在明清两代的建筑群和遗址随处可见,充分说明青松翠柏所饱含的寓意是时代的声音。
冬天的古油松,像一位端庄、优雅、沉稳的君王,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银杏不讲轮回,油松不讲道理。银杏是所有古树中公认最残忍的古树,银杏树经常出现二代吃一代,三代吃二代的情况,但是也充分说明古银杏树很有爱,因为它能牺牲自己,养活儿女,所以说银杏同时又是最有爱的古树。油松不讲道理,千年松、万年柏早就昭示了天道。油松无语,也能千年,就是油松能顺势而为、自然天成。
造型奇特如“天勾”一样的古油松树,傍晚更显得多了几分神秘
看十三陵的古油松树,比看历史书更有意思。看十三陵的古油松树,最大的感受,这些树不是普通的古树,更不是普通的古油松树,他们真的卓尔不群,深思,几百年后他们的这种卓尔不群的生平,其实是来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平生。时代传承文明、古树承载历史,看这些古树能启发人深思,能看到朝代更迭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十三陵这些古树油松树千姿百态,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他们依然镇定自若的坚守,一天又一天的在山水之间深情注视,他们用平凡的自然之道,讲述不平凡的帝王之术。帝王之树自有帝王之意,历史的帝王之树成就了帝王之术。
古油松树完美演绎了错综复杂的帝王之树
皇帝驾崩,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是改写历史的大事件。皇帝做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前所承受的历史任务是前所未有的大,享受了世间所有荣华富贵的天子,他的社稷思想会让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世界处在一个极大的强度。死后希望自己能安心的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帝,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千年青松有根,千秋大业有基,根基在江山社稷就在
青松一词,听起来很有意思,也很舒服。青松、轻松,轻松那种状态,是一辈子重担于一身之人皇帝的心愿,皇帝做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是最大的官儿。百年后无官一身轻,是皇帝驾鹤西去的理想。仙逝即是转身,转身后不闻天下事,轻松自在,自在青松。寄托于那些青松之高洁,可见皇上用心良苦,人可死,但是精气神不能丢。那些古气十足的松,风骨犹似龙骨,遒劲有力,腾挪万变、真有化雨于天地之间的感觉,月光下树皮如龙鳞,棕黄树身如龙袍、皇帝先逝后转身化作一片青松,驻足帝国之巅,瞭望子孙后人和江山社稷,自在大得。
这些坚钢不可夺其志、顶天立地的青松,它们的姿态像极了简单而又复杂的数学符号,在广袤的大地上,这些历史函数,串联了无数英雄、豪杰。有剑之所向、所向无敌的纵坐标,有金戈铁马、所向披靡的横坐标,纵横之间刀光剑影!如果横坐标是汹涌澎湃的当下,纵坐标肯定就是谁主沉浮的时代,纵横交汇之点,留下历史悬念。
神秘而又高大的青松,带着历史的神秘走来,一笑而过
600年前成片的青松,带给今天的我们无限的轻松,数学的尽头是猜想,600年后看着成片的青松,也解开了我们的疑惑,轻松面对自然,最好。
皇帝陵墓四周也有很多柿子树,老辈子说这是有讲究的,取意万事如意,黄澄澄的、漫山遍野的柿子,是皇家御赐守陵人、祭祖后人纳凉解渴的天赐万物,遵守天生万物为人之索取扥自然之道。看这些自然之道下的欢歌笑语和鸟语花香,我们也能感受到帝王之树的神奇和壮举!千年松,青松千年,万年柏,百世繁荣。
坚刚不可夺其志的古油松树残体,骄傲的矗立在雪中
几百年前,全球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北方夏天雨很大,冬天雪很大,风也恨大,温度很低,滴水结冰,到冬天更是寒风刺骨。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出行是非常费劲,只能靠牛马来完成一些必要的交通,为了表达马的品质好,品种优良,尤其是马在严寒的条件下,那种工作能力,马夫总结出一句话形容好马的话“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倒槽”,这句话用在上面这株生死无畏的古油松树,再恰当不过了,在凌冽的寒风中,古油松树虽然死了,但是即使是残躯,依然坚强的站在寒冬里,把轻松的精神演绎到极致!这种品质,我们都很欣赏,更不吝惜赞美之词。
几百年前皇帝看过这些青松,几百年后这群青松看见了我们,我们和几百年前的皇帝一样,都很轻松。
古油松树三层分枝似乎预示着一些奇特的寓意
大雪和青松是自然里一种奇妙的偶遇,大雪可以为青松带来圣洁,可以为青松洗去铅华,露出峥嵘。青松可以自然接纳白雪的拥抱和各种随意的打扮。古人云,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漫天的大雪可以让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红墙、白雪、青砖、玉石,让整个皇陵愈加的神圣,墨绿的青松在冬天的深山里特别扎眼,配上金黄色的琉璃瓦,让整个天寿山多了几分独有的神韵,古有科举房杜之才,亦有包罗万象之树。大雪之于青松既是山水之韵,又是天道人和之蕴,更是千里江山是国韵。
天下古树原创文章,转载需要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