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知识
KNOWLEDGE

K

古树知识

80%工程唯一选择

保护绿色文物 传递自然文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树知识 > 古树哲学

古庙飘摇 古钟残缺 古树被盗

2017-8-14

  玉皇庙大殿
  大钟被砸掉两个钟翅。
     长清区张夏镇的小寺村,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是文物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村。隔着方山,山南侧就是灵岩古寺,可是村里走出来的李贞寅老人告诉记者,老人常说,法定禅师先建方山之阴神宝寺,后有方山之阳灵岩寺。说的就是,这个小村里当年建寺院,比灵岩寺还早。但是现在,神宝寺早已不存在,仅剩下村民眼里的寺庙遗址。村民说,北山顶上还有一座明代建筑玉皇庙,要是再塌掉就可惜了。
 

曾存两座古庙
如今剩一座在飘摇

  村民所说的玉皇庙在小寺村北侧的山顶。小寺村约一千口人,它的建村年代,很多老人都记不得,也无从考证。记者跟随李贞寅老人一行,穿行在这个古老的小村里,周边都是石头垒砌的农村房屋,一些房屋还是土坯房,透露着久远的历史气息。南山上的山泉水溢出来,在村里的街道上流淌着。验证了古书所记“凿井不能得水,土民于泉源凿池蓄水,遇秋泉旺,则溢出成溪”的说法。李贞寅老人的家位于村子靠近山脚的东侧,是一座建于清代的老宅子。从房屋后面的高处向南侧看,老人专门指给记者那座楼所在的地方,就是神宝寺的遗址。可惜,这座古村落得名的古寺,只存在于书上的记载中了。
  村支书李书记领我们到玉皇庙一览。玉皇庙是古时人们供奉玉皇大帝的庙宇,为道家庙宇。这座小山上的古庙恰似一座顶天而建的民间四方小院。只不过大殿属于庙宇建筑,卷棚高耸,屋檐高挑,气势稍盛。一进山门,屋廊处四壁皆空,原先矗立于此的神像早已不在。据村民介绍,这里原先除了廊屋里,正殿也有各种神像,塑得栩栩如生,有的面相凶恶,十分吓人。可惜都在“文革”期间被人毁掉了。李老说,关于神像,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原先这座寺庙有道士在,每年到了腊月,道士就每天晚上按照时辰敲响大钟,每次敲钟一百下。年年如此,不曾间断。某一天道士忘记了敲钟,可钟声还是按点响了起来。道士十分惊奇,急忙赶到钟亭查看,发现并没有人敲钟,可是一个白衣身影一晃而过,进了院子。道士急忙跟进,发现里面没有人,只有一尊白衣神像还歪着身子,好像刚刚插进来,没有来得及调整位置。自此那神像就一直歪着身子站着了。于是神像敲钟的故事不胫而走。
  道家总是扬善抑恶,利用宗教力量维护着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在殿前的院子里,两侧立着八九块石碑,碑面字迹大多漫漶不清,不过都能看到是重修玉皇殿记的大字。小字除了记载清代等年号、捐资人姓名等等之外,还有一些惩恶扬善的劝世文。其中道光十四年那块石碑碑文的两侧,刻着长联:“为恶必败,不败祖父尚有余德,德尽则败;作善必昌,不昌祖父尚有余殃,殃尽则昌。”内文更是明显地规劝、吓阻人们,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进得大殿,记者看到,正方位处有玉帝神像等,但是上面的帐幔却挂着“佛光普照”的佛寺招牌,有些不伦不类。
  这座庙,见证了村子的千年风雨,也逐渐老去。记者看到,卷棚屋顶有坍塌迹象,尤其是后面,大段屋檐已经坍塌,掉落,亟待维修。村民也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修一下,可是所费不菲,部分人士的几千元捐款根本不够,于是维修的事儿就悬起来了。李书记说,村民希望上级政府能拨款支持一下维修文物建筑的工作,毕竟,像这样的明代建筑越来越少了。
古钟能敲出多个音
可惜被砸掉俩钟翅

  道士敲钟的故事让人惊奇,李书记告诉记者,那口明代大钟还在呢。
  钟亭位于院外西侧。钟亭不高,却为大钟遮风挡雨,四面各有门窗等开口,因而即使在夏日,这里仍然凉风习习,将爬山人的热气暑湿一扫而光。钟亭里,一口高约两米,色泽锈黄的铸铁大钟正悬其内,以铁钩悬挂在亭子内的梁上,距离地面也仅半人高。据村里的老人说,这口大钟和灵岩寺内的大钟就像姊妹钟,大小上差不了多少。令人惊奇的是,这口大钟八个“钟翅儿”,可以敲出不同的音调来。李书记拿起一小块石头,挨个敲了敲。果然敲出了不同的音调。记者注意到,大钟的“钟翅儿”缺失了两个,留下两个大点的缺口。李书记说,钟翅儿是在“文革”期间被砸掉的,砸掉俩钟翅后,村里老人坚决不让再砸了,于是大钟得以幸存。
文物古树面临灭失
希望能得到更好保护

  村支书告诉记者,2014年初,这座山上,钟亭附近3棵树龄近三百年的古柏被盗伐。“就在这里不远,一夜之间三棵大树被人盗走了,是被齐根锯走的。”村民告诉记者,运送这些木头下山、运出村外上路并不容易,一定会有监控可以查到,他们也报警了,可是当地派出所竟然没有查出来。他们担心,剩下的古树或者大钟也会被盗走。
  针对记者对大钟保护方面的担心,李书记说,这个应该不会有问题,大钟很重,庙里也经常有人看守。他们唯一担心的是,玉皇殿什么时候能得到维修。经历几次大雨后,大殿的后屋檐损毁迹象加快,顶棚有塌陷,如果不能尽快维修,这座古庙也会步神宝寺的后尘。这是村民最不愿意看到的。
  村里现在还有一座四面佛,如今栖身在一户人家的墙外,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村里曾有一块比较古老的石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运往泰安,现如今在岱庙内保存。村子虽小,却有那么多历史古迹,这是小寺村人的自豪之处。村里很多老年人还记得,旧时候遇到大旱之年,往往会有山顶上庙里的祈雨仪式,很是热闹。四邻八乡的货郎走贩在村里大路上摆摊设点,向村民们卖东西,一时间就像赶集一样。这是属于小寺村老人的独特记忆。
  为了维修大殿,李书记他们找了一些古建筑维修单位接洽,发现材料费和人工费都很高,此前村里有人捐助过六七千元钱,可是和巨额的整体维修费相比,这些钱根本不够用的。“我们希望上级政府能从保护历史文物的角度出发,拨一部分款项给村里,把这座大殿、东西配房、山下的路都维修起来。”
  李贞寅先生年已古稀,他也在为维修古庙而奔走,希望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能共同出资,保护好村里仅存的古庙。

浏览:1924
天下搜索
古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