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知识
KNOWLEDGE

K

古树知识

80%工程唯一选择

保护绿色文物 传递自然文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树知识 > 古树新闻

“V”字型白皮松古树群郁郁葱葱,自然环境下的长势赢家

2021-1-21

内容摘要:古白皮松树在自然状态下的抗恶能力是北方古树的翘首,往往这类古树一旦出现树势衰弱,很多时候都和它所处的立地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是立地环境遭到破坏,古树树势就可能会发生衰弱。通过5年时间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随着城市建设和历史场所改造的不断进行,处在城市里的古白皮松往往长势都不好,但是在浅山区、山区、人烟稀少的台地、破旧寺庙等地的古白皮松树,往往树势都不错,这就说明人为干扰对古白皮松树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也说明古白皮松树性相对于其它古树略微敏感一些,反应也是相对强烈一些。

古白皮松的这个专属生物特性,应该为衰弱古白皮松树复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古树保护指导思想。横向研究对比会发现,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古白皮松树向外传递了一个重要求救信号,它需要更自然的立地环境。复壮工作应该是奔着恢复更接近自然的立地环境去努力,而不是把人为的思想行动强加给古白皮松树。

由此可见大量的硬质铺装和硬化铺装都是古白皮松树的天敌,任何形式和目的占用古白皮松树根系生长空间、影响古白皮松树根系新陈代谢的伪科学举动都不可取。热爱古树的前提是尊重古树,尊重古树的根本是需要了解古树需要什么,而不是我们需要什么。只有足够尊重古树,才能看到更多古树。

文章代码:A T 202101212212

关 键  词:古树群、古白皮松树、何家坟、生物防治、立地环境、古树文化、古树人物、一级古树

2020年12月底,带着寻找发现乡村古树的心情,我们一行人穿行在太行山脉的燕山脚下。在弯弯曲曲的房山区良三路 (S 328 路)北侧,一片高高的绿意突然进入了古树记录者的车窗视野里。北方寒冷的冬季,突然出现一片高大的绿色,瞬间,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古树!古树!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了,这里可能是座古老的寺庙。停车、掉头,沿着狭窄的、颠簸的田间小路、顾不上脚下是石头还是砖头了,忽左忽右的步频,径直奔着那一片绿色方向走去。200米左右的距离,10几个中华田园犬呼啸而至,貌似是整齐待命,两排整齐栽植的古白皮松树出现在眼前。

整个古树群呈 V 字型栽植,V字型的开口朝南,树阵大体方向是东西向分布,顶端在正北。古树的树间距约为6米,这个数据在古代的树阵多次应验,说明古人栽树时有个不成为的规矩,间距6米。现在虽然有些树长大了,边缘的两株有的胸径都一米多了,但是还是能测量出当初的树间距。这处白皮松古树群大部分其分枝点较低,随着时间推移,古树慢慢生长,很多呈现出了丛生的姿态,但是7株古树的树相都相对完整,整体冠幅约有22米左右的高度。这处古树群当初是一处古建筑的遗存,还是就是一处坟墓很难界定,古树群周围几乎看不到和这处古树群相关的任何线索。

奇怪的是清朝时期并有大规模使用英文,更别说在那个时候栽植这种 V 字型的树阵,所以更倾向于这处古树群是另外一种文化符号的记载。

从西南向仰拍白皮松古树群,树池内外存在一定数量的竞争性动、植物

七株古白皮松树都有不同程度的树体受损,但是“天赋极高"的立地环境为古树正常生长,创造了近乎完美的自然环境。背风向阳的小气候,不积水的台地地貌,前后左右均无大型竞争性植物,为这处古树群的正常生长完美背书。白皮松树的喜好在这里得到完美满足,虽说后期人工修饰的小树池略显多余,但是对古白皮松树养分的正常吸收影响不大。

东南向仰拍白皮松古树群,7株均为国家一级古树

白皮松古树群立地环境内虽然有一些竞争性植物,但是这种竞争大部分是来自浅表根系的相对竞争关系,结合古白皮松树的长势看,并没有构成真正的、绝对意义上的抢夺关系。白皮松树在通风良好的自然环境下展示出惊人的自愈能力,树体基本没有明显的病、虫害,通过这一点重要的物理信息特征说明,立地环境对古白皮松树这个树种影响是很大的,环境好了自身免疫力强,自然状态等级下的病虫害基本不构成实质的威胁。有虫无害,有病无灾体现的尤为明显。是自然状态下生物防治的模板。

古树群北侧为一处现代建筑,奇怪的是仅有一处建筑

据说这里曾经是清朝一个何姓大官的坟地,当地人都叫这里为何家坟地,查了一下《良乡县志》,清朝时期的何姓大官也就是和珅了,至于这个”何是否通那个和“,目前是无史可考很难确定,毕竟史册没有明确说,此处坟茔清朝时期属于哪一尊的何家祖坟。从现场规格看,只有在 V 字最顶端的北部内角有一个封土坟,头部不幸被盗,从地表部分看,这种下葬习惯的坟墓大部分是民间下葬方式,这与清朝大官和珅的身份严重不符,故很难推测是和珅的坟墓。据了解过去的何姓,有很多都是回民,回民文化中是否有和V字型相关的图腾和纹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V字型古树群的最外侧两株单株树体最大

北京地区像这样整齐、均匀分布的 V 字型白皮松古树群目前只发现一处,其它地方虽然有,也有可以称为群级别的古树,但是这种形态栽植的确实非常罕见。不管此处是中国历史上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尤其是这处古树群,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做到一个不少的,长久的生长在一起,着实给了我们这些从事古树保护工作的人,一个重要的启发。古白皮松需要自然环境。

文章标题虽然用了英文字母 V 来形容,但是依照我们历史文化的演变历程看,此处古树群的栽植(树阵走向)方式应该和外来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如果真的是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此事和外来文化有关,那应该是古树文化掀开新一页的时候了。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寓意存在一定关联。7这个数字,在丧葬文化中究竟是什么寓意?需要解析。6在丧葬历史中是不是顺的寓意,也需更权威的介绍。虽然和古人没有同世相处,但是古代留在大地上的只言片语已经让我们无限遐想。

天下古树原创文章,禁止一切抄袭行为。

文章转载需要标明出处,照片使用须要ANCIENT TREE 官方授权

浏览:3119
天下搜索
古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