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知识
KNOWLEDGE

K

古树知识

80%工程唯一选择

保护绿色文物 传递自然文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树知识 > 古树讲坛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2017-3-9

      山西省洪洞县那棵大槐树,或许是很多聊城人的根脉所系,一代一代人流传一个相似的故事:“我们的老家在洪洞县,那里有一棵大槐树……”

  相传,数百年前,聊城人的先祖就是在那棵大树下集合,背井离乡,迈出迁移的第一步,走向未知的土地,在异乡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近日,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追寻聊城现存的443株古树名木,发现它们也承载着同样的精神寄托:有神话传说,有名人故事,有桑梓深情,有爱情向往……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聊城古树名木的故事。

  名人印记:开国上将栽树纪念女儿出生

  古树名木都有故事,它们或联系着名人先贤,或守护着一处古迹。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宋任穷所植枣树

  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有一株枣树,树龄约80年,不是古树却是名木。它是开国上将宋任穷亲手栽植的。

  杨庄村是宋任穷战斗过的地方:从l941年冬至l944年春,宋任穷作为中共冀南区党委书记在这里居住了两年半的时间。当时,村里的儿童还为他编了一首歌谣:宋司令的兵真难当,破袜子破鞋破军装;黑窝窝头小米汤,老萝卜咸菜辣椒酱。土枪土炮上战场,打一仗胜一仗,早晚把日本鬼子消灭光。

  1942年秋,宋任穷的小女儿宋丹便在杨庄村出生。本来,宋任穷的夫人准备到村里一间磨房里待产,但一位好心的村民将其邀请到自己家中生产,并精心照顾了一个月。宋任穷夫妇非常感动。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宋任穷所植枣树

  同时,宋任穷还特意在当时位于杨庄村的冀南区高干会议室门前栽植了一棵枣树,纪念女儿的出生。如今,这株枣树根深叶茂,年年开花结实。

  在聊城的古树名木中,也有一些古树与名胜相伴,数百年来默默守护着某处古迹。作为聊城山陕会馆镇馆之宝的两株古槐,即为如此。

  目前,这两株古槐的胸径均为0.97米,树龄近600年。据记载,这两株古槐植于明初,为山陕会馆建馆前“所购旧宅”的原有树木,比建会馆的时间还长。古人的建筑讲究借景、借石、借木,甚至借山、借水。当时,秦晋商人正是以这两棵古槐为中心定线建馆。这展现了秦晋商人的严谨与周密。

  春天,槐花飘香,沁人心脾;夏日,浓阴蔽日,郁郁葱葱;秋天,叶片瑟瑟,满目金黄;冬日,傲骨铮铮,银装素裹。今天,这两株古槐为聊城山陕会馆增添了灵气。

  爱情使者:高唐一古树成“月下老人”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高唐渚台古槐

  高唐县李苦禅艺术馆南邻,有一株树龄约500年的国槐,树高5米,主干高2.2米,胸围2.2米。在全市古树名木中,其树龄、树姿等不算突出,但故事不少。

  现在,它有一个誉名——渚台古槐,有一个美誉——月下老人,有一段佳话——为保护古树而改施工计划。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高唐渚台古槐

  据考证,渚台古槐为明朝所植,现今长势不算很好:树干自上而下枯朽中空。数百年来,因为县城内土质板结、地下水苦咸,生存条件相对恶劣,这株古槐虽然树龄高,但树身不高、枝叶不繁。

  2004年春,因修建湖边石岸,有关部门欲把这株古槐移走。爱心人士为此奔波呼号,高唐县有关负责人高度重视,出面协调。最后,为保护这株古槐拨专款两万元,让施工部门改变了施工计划,并专门修建了渚(zhǔ,意为水中小块陆地)台,用以保护古槐。

  让人欣慰的是,竣工后,这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渚台古槐景观,游人至此,面水依树,或引人忆往,或冷静思考,往往使冲动化解、使矛盾消除。 因此,这株古槐有和谐使者之美誉。

  另外,有不少青年男女来到这株古槐下,临水山盟海誓,以表爱心,并系红带于树枝,祈求幸福。因此,人们也将此树称为“月下老人”。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高唐清平林场黄连木

  无独有偶,不少古树名木与爱情有关。高唐县清平林场有一株黄连木,主干较粗,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围,相传便与一段年轻男女的感情有关。

  说300年前,当时的清平县城有一林姓富商,家有一女。清平林场有一贫寒张姓人家,家有一子。前来收购木材的富商,雇佣张姓父子运货,一路上父子俩对商人照顾有加。木材运到后,富商留他们游玩。其间,林家小姐和张家男子一见钟情。

  分别时,女子将黄连木的几粒种子送给男子,以作纪念。男子到家后,将种子种在了家中,后来长出了一株黄连木幼苗。再后来,林家小姐和张家男子虽然情缘未圆,但却留下了这株象征爱情的黄连木。聊城443株古树名木中,黄连木只有这一株,属珍稀的树种。

  根脉所系:刻着“洪洞县大槐树”印记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山陕会馆古槐

  明朝初年曾实施大规模移民,据记载,在山东百余县有移民分布。相传,聊城人的先祖当时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被捆绑着双手,被迫离开故土。他们几步一回头,眼看着故乡的大槐树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

  到了陌生的土地上,先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想念难以控制。于是,他们便在陌生的土地上栽植上家乡的树种,寄托思乡之情。

聊城古树:抹不去“洪洞县印记” 追寻现存443株古树名木

  山陕会馆古槐

  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聊城古树名木中有很大一部分树木便与桑梓深情有关:

  临清先锋街道宋庄居委会有一株古槐,树龄近800年。相传,这株古槐就是明朝洪武年间,乡民离开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到此处后所栽。

  茌平县信发街道林辛村,有一株皂荚树,树龄650年,同为该村先人自洪洞县迁居而来时所栽植。当时,先人缺衣少穿,洗衣洗澡更是不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种了一株皂荚,皂荚长势很快,结出的皂荚种子可供洗衣洗澡。村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便悉心照料,使其健存至今。

  茌平县博平镇初庄村也有一株皂荚,树龄600年,树高19米,胸径近1米。传说,这就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至此的先人所植。近30米的冠幅,状如巨伞。

  东昌府区梁水镇拐里王村800年树龄的古槐、度假区朱老庄镇小徐庄村600年树龄的古槐等,相传都是先人从洪洞县迁移至此立村时做种。他们思思念家乡,栽植家乡熟悉的槐树。而这些老槐树见证了把异乡变故乡的打拼,见证了一代一代人繁衍生息的壮歌。

  在聊城的443株古树名目中,槐树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其中,大都留有“洪洞县大槐树”桑梓深情的印记。

  关于桑梓情,据说古人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如今,人们习惯以桑梓代表家乡,寄托思乡之情。在高唐县清平镇文庙内,就有一株梓树,至今根深叶茂。传说明成化年间一位探花张天瑞入宫后,为表达思乡之情,回故土亲手栽植了这株梓树

 

浏览:2118
天下搜索
古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