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淮南路一直往北走,走到双向8车道的尽头——一棵10多米高的古树矗立在道路中央,淮南路从此“让路”,沿着古树两侧分别修建了道路。而这棵常见于江淮地区的麻栎树,不仅拥有5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更是在周边乡村闻名。元宵节期间,不少北城人还到此处为古树挂上红布祈福。
五代人守护百年古树
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尹岗村,居住着少许蒯氏族人,他们与其他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无异,但蒯氏族人门前的一棵百年麻栎树,却一直为周边乡民们所津津乐道。这棵麻栎树手植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经117年了,而蒯氏族人5代守护这棵树,悉心照顾,也演绎了流芳百年的故事。
2月13日,记者在淮南北路看到,这棵高10余米,冠幅10多米的古树,位于淮南路的中间偏西,树根部位被铁栏杆围了个正方形,内部还栽种了不少兰花。2月的春风吹开了古树藏在枝丫深处的嫩芽,再过几个月,这棵树将亭亭如盖,能够覆盖下方直径10多米的地方,是个乘凉的绝佳去处。
如今守护这棵古树的人叫吴升,今年36岁,是蒯氏族人的后人,“我父亲姓蒯,我跟随母亲姓。”吴升告诉记者,算上他这一代,已经有5代人在守护这棵古树上用了百余年的时光。吴升说,这棵麻栎树是祖先蒯三公于光绪年间所手植,“当时就种植在老宅东侧,我们蒯氏族人就住在宅子里没挪窝。”吴升说,听爷爷辈传下来的话介绍,这棵树种植时只有1米多高,“就像个竹竿儿”,现在已经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古树了。
吴升说,往年间,每到夏天,在树下乘凉的人很多,有时晚上吴升也在树下放个凉床睡觉。“那时树上的鸟儿特别多,我小时候还爬树掏过鸟窝。”吴升说,蒯氏族人为了传承家族的精神,约定让后辈一代一代守护这棵树,“因为有古树在,我们永远知道根在哪里。”
而吴升已经打定主意,他的大女儿蒯璐怡,今后将成为古树的第六代传人,继承保护好古树。
合肥修淮南路曾为树“让道”
这棵麻栎树伴随着蒯氏家族走过了百年沧桑,蒯氏家人也对其格外用心。早在2005年,就有人在双墩附近一个度假区听说了古树的故事后,曾经出价一万元,要买走这棵树移栽到外地,但是被吴升的父亲蒯世恩拒绝了,在早些年干旱的日子,蒯世恩还要求儿子雇车请人拉水浇灌,防止古树枯死。
2010年,合肥开工建设淮南北路,尹岗村一带都属于拆迁范围,古树处于规划的道路中,“可能要挖走”,这可急坏了蒯家人,最终在朋友的指点下,蒯世恩拨打了12345市长热线,随后长丰县林业局赶到实地调研,专家们最终确定这是一棵具有110年历史的古树,经过协调处理后,淮南路在此“让道”,将古树一侧的4车道改成3车道,还修建了一个“绿化岛”,防止车辆将古树冲撞坏。
记者看到,这棵古树的树干上,悬挂着一个由合肥市政府、合肥市绿化委员会2010年制作的标牌,上面写着“麻栎,国家三级古树,树龄110年”。
饥荒年代果实曾救活族人
吴升说,麻栎树每年都会结果实,剥开厚厚的壳,里面是白色的果肉,“不过有毒性,不能轻易吃”,吴升介绍,在早些年大饥荒的年代,蒯氏祖先曾经把果实采摘下来,利用石膏等材料,将果肉做成“豆腐”,救活了饿得奄奄一息的族人。“祖先是学中医的,能够处理果肉,我们现在不敢吃了,因为据说毒性还不小。”
如今,由于修路拆迁,蒯氏家族60多位族人已经全部搬离现在的尹岗村,而吴升也搬到距离古树2公里远的回迁房内。不过即使这样,吴升每隔一周都会来看望一次古树,他自学了植物管养知识,定期对树木做养护,此外他还请求长丰县林业局专家过来,对古树做了病虫害的防治,如今古树和蒯氏族人一样,枝繁叶茂。
在离开祖居地之后,吴升在古树正前方搭建了一个小庙,而这个小庙也是周边村民的精神寄托所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村民们自发来到小庙前进行祭拜活动,“这是老家唯一的象征了。”
未来,在合肥开装修公司的吴升,将一如既往地把守护古树的工作传承下去,就像他说的“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一样,以此来寄托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