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带着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怀,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回到了家乡霍州进行采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三教乡党委书记郭丽华、梁衡研究会主要成员陪同。
梁衡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学者,其创作成果丰硕,获“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类大奖,先后有60余篇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课本,是国内入选教材最多的作家,曾任《光明日报》社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等职。
梁衡一行先后来到七里峪景区、陶唐峪义旺村,探访千年古树。
七里峪风景区红岩松苍岩劲松、孤峰耸翠,树龄1000余年,被载入《山西省古稀树木画册》及《山西省奇树大典》,生长红岩松的断崖为“霍山砂岩”的原始命名和标准剖面。在红岩松旁,梁衡先生抚摸树身,认真从树冠、树形、树纹等多个方面了解红岩松的生长情况和人文象征。他认为,红岩松是我市的重要人文标志,是霍州的文化品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古树维护工作以及周边的环境保护,并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利用,成为霍山文化的代表。
陶唐峪乡义旺村西南有一颗老槐树,树高约四丈有余,树粗二丈五六,要五个人连手才能把它合抱住。据说该树的年龄大约在1000多年以上,故称社爷树。社爷树是“四社五村”的象征。相传先有社,后有树。传说是有了“四社五村”后,各社首为了纪念“四社五村”的成立,也为了放水员、巡渠员能在树下纳凉休息,“四社五村”在渠边各栽了一棵槐树。没想到几百年的成长,五棵树竟然交织合长在一起,成为一个粗壮的主枝,而主枝上又分别长出五个分枝。“四社(sha)五村”是我市汉代开始延续至今的民间水源管理模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社”指霍州义旺村、南里庄村和洪洞县的仇池村、杏沟村。“五村”,是指以上四村另加孔涧村。“四社”每年一村轮流,“坐社”负责水源、水渠、水分配的管理。此管理模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法国远东大学蓝克利教授和北大董小平教授先后三次考察,给予较高评价。
了解到古槐的历史后,梁衡说,现存的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株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记得住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