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历史悠久,古树众多,它们以其苍劲古朴的树姿,美丽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驻足仰目,赞叹不绝。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
松、柏、银杏是大觉寺内主要的树种,尤以中路栽种居多。秋天万物已经开始凋零,但大觉寺里却展开了另一幅绝美的画卷。无量寿殿前的银杏树,迎来了它的璀璨时节。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称公孙树是因为此树生长很慢,阿公种树,须到孙子手里才开花结果。银杏树雌雄异株,木材致密,生长缓慢,是我国特产,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后,只有中国才有存活,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银杏树种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大觉寺这棵银杏树树身高大,树干高达30余米,浓荫遮蔽了大半个庭院,此树植于辽代,树龄已逾千年,人称银杏树王,其树干之粗,要六、七个成人伸臂牵手方能合围。清乾隆帝曾为它的雄姿题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记载这首诗的诗碑就在寺内龙王堂假山石当中。乾隆帝曾孙爱新觉罗-奕绘也曾在道光十二年《宿大觉寺》这首诗里提到这棵古树:“振衣绕佛座,观树下层台。百围古银杏,毫末何年栽?罗生子孙之,各具栋梁材。”诗文描写得也是相当的生动形象。这棵古银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传说在离这里不远的醇亲王园寝(七王坟)也曾有一株银杏树,硕大无比,可慈禧皇太后害怕王爷坟上的银杏树茂盛会压过皇上,于是下令伐掉。从此以后,大觉寺内的银杏树便成为西山银杏之冠了。
大觉寺院内还有一株银杏树极为奇特,树龄不很长,大概300多年历史,但是树的主干周围又滋生了九棵小树,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九子抱母”,看上去就像九个孩子在围抱着自己的母亲,“九”是阳数之极,也是非常吉祥的数字,树周围能长出九棵小树来,这也是非常奇特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一个与大觉寺银杏树有关的小故事。在什刹海附近的郭沫若故居内,甬路右侧的第一棵银杏树较为瘦弱,被精心地保护起来,郭沫若一家叫它“妈妈树”,缘故在于:1954年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患病时,郭沫若带着孩子们从北京西山大觉寺移去一棵银杏树苗,植于当时的宅院中,衷心希望夫人能像这活化石一样坚强地战胜病魔。举家搬迁时,这一家庭的特殊成员也随着落户于此了。郭沫若喜爱银杏树,曾于1942年撰写并发表了散文《银杏》,他称银杏树为“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并写有这样的诗歌:“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
秋天是银杏树最美丽的季节,当秋风送爽之时,也为我们送来了一片璀璨的金黄,郭沫若也曾这样赞叹银杏树“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