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石宕 宗子懿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哲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论是理论上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感悟,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应用着。“哲学源于自然,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问题思考方式的总结。”用哲学品读古树,是古树工作者近三十年不断与古树打交道,逐步悟出的重要收获之一。古树教给我们哲学家所不能教的东西,并试探着总结一些古树中的哲理,供人们分享,以求提高大家对古树的热爱和尊重,希望热爱古树的朋友一起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古树对人们认识事物思维启迪的灵感。
团结与争斗的辩证关系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古树的生存有力证实了这一点。回想历史与古树同时种植生长的树会很多,种类也会很多,唯独它能活下来至今,说明它已胜出。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它们活的并不轻松,始终是在植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争斗中奋斗着。中山公园有三对槐柏合抱古树,出现三种不同结果,有力的证实了依存与争斗的辩证关系。坛墙外东南角有一对,人们给它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槐柏合抱”。粗大的槐树被二片宽厚的柏树干包裹的严严实实没有一丝缝隙。从槐树的纹理上,可以看出下边紧密,被死死的挤压着,槐树以破万斤之力撑破柏树的紧固,将柏树劈裂成两大片,才取得向上逐步宽疏,树干可向粗大生长。从柏树皮和木质层的纹理上可看,下边宽松,逐步向上紧密,艰难的固守着阵地。古树的纹理年轮描述着它们争斗的历程,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可以看出两棵古树目前是势均力敌,它们都在努力维护着各自的生命圈。此情此景,我们既可以看到互相的争斗,又可看到互相利用互相依存而顽强生存在大地上。从枝杈的层次可清透看出互相争阳光、争上峰、争空气、争水分,又可以看到互相依护。如果猜想它们在地下的根,一定会争斗的更厉害,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盘根错节,互相交叉盘裹,牢牢地抓住大地共同支撑着两个厐大的树体。这就是表面的和谐,内在的争斗。此时我们应该感悟到些什么吧。
如果我们还悟不出什么,那么到坛墙的东侧路中间,还有一对槐柏共生,它们的树龄小一些,这对合抱的柏树被槐树劈成东西两半,西侧的一半已经死了,东侧的还活着,但树干和树冠已明显地逐步远离槐树,向东侧另生,长势较弱。这是争斗生存的又一种方式。与“槐柏合抱”对称在坛墙西南角外,还有一对同样的槐柏双生,与东侧槐柏合抱年龄差不多,柏树也被劈成两大块,它没有那么幸运,两块已经死了,被园林工人锯成了约四十公分高的柏木墩,而槐树长的极为茂盛,生机勃勃。三对不同古树用它们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争斗与团结的辩证关系。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
二、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关系
相传陕西黄帝庙轩辕柏是黄帝带头植树时活下来的,距今已五千余年,现已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华夏子孙认祖归宗朝拜之圣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自大明朝外迁人口至今也近千年,据大槐树网站介绍每年来这里祭祖的海内外华人子孙从1996年不过6万人,到2017年增至200万人。
每年春天到纪晓岚故居、宋庆龄故居游人,都被海棠花吸引。宋庆龄故居的海棠是清朝醇王府花园所植到今,已近三百的历史。纪晓岚故居的海棠是纪晓岚亲手所植。植树人、栽花人已故去,但他们留下的古树名木依然存在,生长旺盛,海棠花香迷醉人,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驻足照相留念。尽管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时令转换,参拜古树的是代代新人,但树种永远不会改变,它在历史时空中逐步长大长高长丰盛,给人们留下永远磨灭不掉的回忆。我们古树人在无数古树名木的养护修饰中,感悟到古树中的不变,不变中又有时空的千变。尊重古树名木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爱护古树名木就是爱护活文物,养护修饰古树则是最好的活文物保护,它比一般文物更重要,因为它是有生命的文物。通过认真品读会得出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这就是古树名木隐喻的伟大哲理之一。内涵与外延的辩证关系。
细观古树可顺延到过去历史数百年至几千年,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常说:“人留子女草留根”,通俗地讲就是所有生灵都要繁衍后代,维系大自然中的物种平衡。海南省东方市天安乡境内,有一处被誉为雅龙“小桂林”的山水奇境。这里有一片神奇的“六体连榕”,是一株巨大的母榕树,由五株大小不等的子榕树围系周边,枝枝相连杈杈相接整体古榕奇景。最老的已有三百多年树龄,中间母体树直径1.5米左右,围着它的后代榕直径有七八十公分的,也有二三十公分的,细的也有10公分,六连古榕以外还有二根只有0.2公分,还差一米多就接到地了,又会增加二株连体树。因为是连体已无法分清枝杈属于谁,象六支柱撑天大伞,非常壮观气派。游人称它“天伦之乐榕”。
山西洪洞大槐树,人们念念不忘的一代槐被汾河发大水冲走,它留下了由根繁衍的二代槐,二代槐的根又繁衍出了三代槐。但二代槐已死了几十年,由于三代槐周围自然环境被人为改造为砖铺地面,还有一边被切成立体砖墙,它的根已无法滋生新芽,无法再用根繁衍后代,只有靠种子了。大明朝时,由洪洞移民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达36处,数十万人,有许多百姓临走时带上家乡的土和槐树的种子,种到异地他乡的家园,告诉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的根,要记住回家祭祖。有的老人临终遗愿就是要求孩子把自己的灵牌带回老家,魂归故里——山西洪洞大槐树。
在古树养护修饰过程中发现不论哪个树种,都有树体中空现象,而且几乎都是从树的分支点开始。因为分支点最容易堆积杂物,积水,是各种微生物等生灵的温床,繁殖的巢穴。成为树木肢体最薄弱点,它抗不住疯狂高速的入侵而腐烂,造成创伤,疮口又成了这些生灵入侵的基地,向四面扩张,创造更大巢穴。古树招架不住而节节退让,坚硬的木质慢慢变腐变成粉末,形成中空。为了维系生命,为了生存,对它来说,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树体自身的外延。外延的越快,外树体越粗壮,营养运送舒畅,生命力越强,才能抗住树体内部的腐侵。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树越来越粗,里面蝅食也逐步加扩,即形成了更大中空。侵守双方形成了另层意义的外延。古树保命外延与病虫害内侵的外延,无形中使古树形成了粗矿外皮的雅美和内部木质被腐的纹理美。当你触摸古树会感到它争斗的脉跳,这时才懂得生生有灵,使凝固的心灵逐步产生对它的敬重。
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的胡杨树,在一望无际沙漠中顽强的生长,为了耐住干旱,忍耐住疯狂的西北风,它根系外延更让人敬佩的五体投地,向下扎根数十米,平向扎根可达到近百米,有的更多。就是在这样的荒漠中它的根系还要抵抗病毒病菌和各种微生物的侵扰,形成独特的我们从没见过的根瘤疤结,地上与地下形成相得益彰的整体美。环境条件再艰苦,胡杨树也不会改变为了保留一个物种,想方设法的维系生命的生灵本质,给人类留下三个千年的美称;活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
事物的两重性
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两重性。在保护古树过程中我们同样认识了两重性。由于城市的发展,道路加宽延长,许多树必须移植。我们常说人挪活,树挪死,尤其是数百年的老树树体庞大,体质弱,已是濒危,挪动后危险更大。为了保住古树,马路到这里分成两边车道,过去后再合二为一。后来发现古树更加弱势,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养护才慢慢恢复起来。原因是古树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忍受着两边马路反射出沥青施放出焦热及有害气体熏蒸,汽车尾气及噪音一阵阵的袭击。古树开始了从没有经历过的恶环境侵扰。老了还要经受刻苦磨练,可是这又提高它的抗恶能力。把有害气体吸入,置换出对自然有益的气体,再把这种抗恶的本领遗传给后代。恶劣环境磨练了古树的生存毅力并遗传给后代更是好事。但对于古树来说,这是多么艰难的磨练与适应啊!它只会用肢体语言向人们发出它特有的元素符号,默默地述说着这种艰苦历程。古树的经历和人生的处境改变没什么区别,一切都是磨炼考验。无数的智慧古树都在默默地传授着,等待着人类认真品读,从中找出抗恶的智能,提高处事的灵感与聪慧。
古树与乡愁
水流千漕归大海,叶落归根寻祖源。寻觅美丽的乡愁。乡愁令人敬畏,乡愁是人类生命幸福的依赖。“哲学是人类延历史的河床,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寻找家园的热线”。让哲学走进寻觅的荒野,找到生命的根祖-------古树,感悟天道之深远。陕西轩辕柏是中华文化的发详地,它始终秉承轩辕之风骨,立华夏民族之气质,是华夏民族朝拜之圣地。山西洪洞大槐树则是中华民族祖先居住地。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随着民族伦理道德意识的增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中华子孙怀着浓重的乡愁到祖先居住的大树下跪拜祭祖。万物生生皆有灵,树木有灵气,山水土地有灵秀,精华蕴含于内,英魂萦绕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