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闻
那些无人问津的古树,近乎成了山里寺庙唯一的文物
时间:2021-7-5

在房山地区和门头沟地区不少历史原因损毁的寺庙,在这一带分布相对较多。从所剩下那些遗迹,依稀能看到当年文化巅峰时期历史文化的痕迹,精美的石雕石刻纹理、厚重典雅的建筑文化、独树一帜的碑文墓志。抬头远眺当年的良乡县和宛平县全貌,尽收眼底。登临这样的风水宝地,看着脚下的满地残垣断壁,无不咋舌和惋惜。完整的文物基本难寻一件儿,寻遍整个寺庙上院、中院、下院、山门旧址,能看的大都是寺庙残骸。只有在废墟中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生长的古树还能让人想起当年的盛景。古树发挥其特有的兼容能力,顽强的活着、即使是满身伤残,但是依然无法阻挡自己一天天乐观的看着时光东起西落。

在寺庙内部有火炕的房间,墙壁有多个规则的灯炉

不知何年何月倒下的石碑,带着无尽的委屈投入了古树的怀抱,古国槐树像个母亲一样,用自己的身体呵护着受伤的儿女,紧紧的抱着不放。古国槐树自己已经是遍体鳞伤了,但是依然以自己的伟大包容一切。古树的这种品质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古树精神伟大是因为它懂得利他这个道理,懂得牺牲自己是为了争取更宽广的未来。古树文化和古树哲学在这里再明白不过了。行为哲学就是生存之道,古树展示的东西,就是那种不争、舍得、收放间找到自己的空间,自然的智慧让古树愈加厚重。

已经和石碑融为一体的古国槐树,树体吞噬部分的碑文已成了历史之谜

一个事物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不同的体会和心得,从这个角度欣赏您会发现,恰恰是古树紧紧的抱住了这段石碑,才得以保住石碑后来的命运,没有古树的这奋力一抱也许石碑的命运将重新改写,观察古树我们不单单看它的自然美,更好看他的文化、它所展示出来的自然哲学。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古树的这些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总能发现这里的道理。

一米多数的树干,树基位置有个硕大的树洞,内部石碑像插着一把匕首

古树和人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古树有不同的活法儿。学问是一样的,不同的领域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哲学,不同的事物可以展示不同的道理,古国槐树可以在漫长的岁月中以韧性和包容让自己成为森林寿星。坛、庙、陵、观随处可见的常绿古树,如古侧柏树它有自己成长之路,总结一下生存的方式,就是无限顽强!不管什么条件下,只要是扎了根,再难、再苦,那都不是事儿。即使不能长的枝繁叶茂,但是能做到自给自足是不成问题的,这就说明,不同的古树、有不同的生存绝技。在顽强领域上虽有大漠胡杨灌顶醍醐,但是在我们北方却也不乏顽之骄子!

宁做高山岩石之柏,不做湖边河旁之柳

原生态下的古侧柏树,基本谈不上什么立地环境、科学养护更是无从谈起。但,就是这种纯天然的自然放养,目前树势还可以。没有出现树势极度衰弱、濒临死亡的现象。这个高山流水的河道虽然已经干涸、但是古侧柏树已经适应了墙,也适应了墙下面的山气。靠山吃山、靠水喝水这个道理在这里无需论证了。

石头墙也因为有树的牵挂,变得更加稳固。这种事物之间的承转、变换关系,良好的解析外在矛盾体、内部统一体的共存智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拿人的智慧和思维衡量古树本身就不是一件科学的事情,客观的、用哲学的思想看待自然、自己,也许更是顺应自然的终极解释。

古侧柏树暂时没有任何树牌,暂时起名叫“西北风”级古树

古寺厚重的石头墙缝隙里能长一株古侧柏树,能在西北风中长成这么大,实在是太难了!真的是没吃没喝,但是它不但活了,还长成为这么粗壮、健康的古树,就是传奇励志案例,古侧柏树能在极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中经过漫长的斗争,最终能长成参天大树,说明古树具备适应环境,适应自然的能力过硬。并没有因为环境不好就放弃了,而是努力去适应环境,最终让子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重在坚持和不懈的拼搏。最最可贵的是,古侧柏树在这里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纯粹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最终成为王者!看来王者荣誉来之不易!

四五米高大石墙顶部角落中的一株古枣树,暂时冒犯一下,称呼“崖枣”吧

对灾难有抗体的绝不止上文提到的古国槐树、古侧柏树,向上图中的古枣树也是树中斗士,在任何困难下绝不服输的精神就是敢于挑战的表现,总体看这几株古树立地环境不是无情,是绝情的立地环境,但是我们会发现,奈我何啊,照样能在与自然恶势力缠斗中胜出,说明只要我们努力,任何困难都会产生抗体!

寺庙开门就是红尘

风再大,终究要风平浪静,花再好,也终究要化作春泥。很多时候,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都是来自于自然的力量。凡事有起灭,新冠病毒再可怕,终究被自然所免疫。大山深处寺庙的古树,尤其是那些千年残庙的古树,渡人无数,阅尽百态,寺庙虽然已经残惨败,但是不影响后生在这里再次洞见高僧灵魂。

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

天下古树网独立控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3153号-1
办公地址: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东区临10号楼2013室
交流热线:13910421517 E-MAIL:txtop_1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