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闻
蜿蜒曲折的京西古道、有滋有味的京西文化、古道缩影十字道关
时间:2021-5-6

内容摘要京西古道几个字,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之上,让无数人趋之若鹜。部分学者也对京西古道做了一些实际研究,虽然发表的文章只是片段式的讲解介绍,但是已经吊足了那些热爱历史、喜爱研究、琢磨北京文化形成的过程、以及相关史说来龙去脉这些人的胃口。

最近闲来无事“单車(驹音)划炮”走访了一小段儿京西古道“玉河段”。看看古道周围的古村落遗址、学习一下京西古道两侧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欣赏一下古村落里那些高大、魁梧的古国槐树。看看日落下古街那份微黄的恬然,想想过去老乡们过的那种父亲的房子、母亲的饭,那种淳朴而又简单幸福的日子。走在残垣断壁的古村落,前后空无一人时,漫步在空旷的古村落里,聆听自己脚步的声音,想想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只来一次,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关键词汇:京西古道、古村、古树、古建筑、古道文化、山西移民文化、马王庙(马王是主管大牲口的神灵)、里十三、外十三、白箍(土匪)

京西古道:黄草梁段、圈门段、王平段、十字道段、牛角岭段、西溪古道、庞潭古道、玉河古道、车耳营古道、王平古道、通州峪、黄草梁

文章代码AT 202105062215

“里十三、外十三”可能只有六区的人才能听懂,六区是建国初期对潭柘寺这一带的代号性称呼,七区是大台、八区是斋堂。草甸水村有位安广长老人回忆说:里十三和外十三的分界线是罗锅岭!罗锅岭以西是里十三、罗锅岭以东是外十三,罗锅岭就在今天戒台寺的附近,其中里十三闹白箍最厉害的地方是鲁家滩!有十几个白箍,闹白箍这件事儿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最后有的白箍被改造了,有的被正法了,困扰六区里十三村百姓不得安宁的白箍从此销声匿迹”。建国以前这类事情在京西古道是司空见惯,关于京西古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毕竟京西古道也很多。

村里有一位93岁的老奶奶说:过去这里最怕闹日本和白箍,一来这些人,老百姓就都往山里跑,有的很长时间不敢下山,都在山里饿坏了。她自己也是经常往山上跑,也许是年轻的时候打下一个好底子,现在还能从从容的上下村里较高的台阶。

京西古道自古有之,最早的京西古道说的就是那些往返于四九城之一阜成门的商贾、三教九流、 马帮、驼队、卖柴火卖碳卖煤的布衣百姓、五代十国的兵勇、走街串巷的郎中,四处卖艺的戏班子,这些人为了谋生而踩出来的无数条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些小路遍布西部大山里,巍峨雄伟的大山滋养了京西百姓和山里的飞禽走兽。

从过去的老西直门、阜成门、广安门往西走,一直到现在河北省怀来县边界,在这个区间内各种东西南北的小路不计其数,纵横交错。南北分布区间可查到北起长峪一带,南至房山区的张坊镇。南北跨度很宽,东西分布很长。

一九七二年的时候笔者朋友去门头沟潭柘寺采风,据他说“那个时候山沟里到处是水,并且水量都很大,很多地方都有山泉,用手捧着就能喝,喝完也不拉肚子”。据村里老人说,潭柘寺的塔林早些年竟然被大水泡过,潭柘寺的塔林地势现在看是是相当的高,可见这一地区过去的水量有多大!

古道旁边树立的“京西古道玉河段”石刻

蜿蜒曲折的京西古道、有滋有味的京西古文化、伴随着京西往事,一起蓬荜了京华烟云。这些跌宕起伏的山路承载了无数人的喜怒安乐和悲欢离合。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也许马蹄声就是最幸福的声音的。马和骆驼、少量的驴让京西古道走上了快车道,马队源源不断的将大山里的物产和过去直隶地区的物品,通过京西古道运往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是边疆最繁华的北方城市,即今天的北京。商贾们又将城市里交换来的生活物品运往各地。其中从陕西、山西、乃至更远的西域运到这里的地毯和银质器皿,经过周转,又不断的往东交流运输,远的都到了今天的朝鲜半岛,琉球一带。

今天看来“京津冀一体化”,包括建设雄安的千年大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纵观时代,其实从历史昭示看,这一地区早已即是亚洲的核心,更是经济、文化、商贸的融汇中心。地缘优势、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历史精华、人文背景都让其它城市无出其右。

有明显山西移民建筑文化的古村落遗址,门前栽种思乡的大槐树

在京西古道玉河段,十字道村里的老乡们说,他们过去是山西移民,饮食和住宿都还保留一些山西人的习惯。从旁边已经荒废的古民居可见,这里包含着大量山西民间建筑风格,在一处尚能看清楚院落格局的古民居遗址旁边,我们有幸发现了一株胸径约有1.3米的古国槐树,从古树的立地环境看,在高海拔的山地,土壤贫瘠的山区,古国槐树能长这么大,至少需要三、四百年的时间。按时间推算,那个时间段儿非常接近明朝山西大移民的时代。

很多祖籍山西的移民都因为十分想年老家,便会在自己的新家门口栽种一两棵国槐树,以视对家乡的怀念,同时又很好区分其它地方的移民。如果有同县或者同一个地区的老乡过来或者是来村里办事,一眼就可会知道谁是山西老乡了。

"拱形结构门洞“有浓郁的山西大院儿的主门特色

社会发展往往会讲将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必然是文化的升华。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那些村里老人记忆中的家,一边是现实生活中国的幸福温暖的家。左手是幸福,右手是温暖,左眼是回忆,右眼是希望。这个古老的门洞儿是村里老人几代人必经之路,也是十字道村祖祖辈辈挥洒汗水和镌刻脚印的山路。神奇的是这虽然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古村,一个大山里的古山寨,山寨的这一头却连着决定村里人希望和命运的古道。

古道门楼出口上面竟然还有镶嵌石匾的痕迹,虽然年代久远石匾已经丢失了,但是从厚重的石砌门洞可见当初,这是一个有严格管理制度的古道闸门,大山深处的古民居并不是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门洞北侧靠近村庄里面墙高处竟然面还有一对儿水平镶嵌的石门孔,这是从里面装一个外挂木门的痕迹,孔上多余出来的门轴还可以挂旗帜,从这一点可看出,当初这个地方人员往来很频繁,这可是一个比较少见的高规格配置,一般都是有成熟管理机制的地方才会有这样的设置,比如几点开山门,几点关山门,出入需要什么手续等,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章程。

从这座古老的门洞往里深入您会看到两侧古民居一个挨着一个,最主要的是我们发现有些民居是批量式建筑,初步分析可能是过去的旅店,也就是打尖儿、住店的地方,通俗点讲,这个古民居集群有成熟的商业配套设施。有繁荣的商业行活动。不然古道两侧这么多古民居门窗没有理由都朝向道路方向,就是方便与行走在道路上的行人交流谈话,正常盖房建屋都是按照传统习惯坐北向南的布局。最大的可能就是方便和古道来往行人开展交流活动。

古十字道村古道关隘过街楼,即坚固结实又实用的“内置门轴孔“石器设置,充满了现实智慧

出入玉河古道必经之关,”过街楼“残貌,现存部分防盗、防穿越机关设置

民间俗称“过街楼”的古关口,过去山门过梁中间镶嵌着石雕的”十字道关“四个大字的醒目牌匾。老百姓说已经损毁,不过两个牌匾同时损毁的可能性不大,虽然古村已是残垣断壁了,但是十字道关这几个字已经留在了历史长河。

山门过街楼内外两个凹陷处,早些年镶嵌一对儿石刻牌匾:牌匾内容为黑色的”十字道关“四个大字!从这一史实更说明这里过去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民国时期十字道关过往也是三教九流、牛车马夫常来常往的京西驿站,是官方登记造册备案的重要古道,京西古关绝非浪得虚名。后来山下建设公路,连接古关口下的石墙陆续拆除。今天所见的残建其实当年也是高大威武的京西古关口!过街楼不远的地方有一株400多年的古国槐树,不远处,还有一个不知道为十字道古关多少车马供水的古井。那悠悠的远山、夜深人静的时候,好像还有马蹄声在山间回荡。那幽静的古道、因为多少人儿蜿蜒曲折,每拐一个弯儿都是因为一个人,没有人的需要路不会自然弯曲,弯曲是因为他为了给人带来快乐。那风蚀残年的古关、那无处话凄凉的古树、那夕照挂壁的美景,处处都是说不完的故事。

傍晚夕阳下的古十字道关多了几许历史的沧桑

由于十字道村原始古村庄早已经无人居住,内部已成残垣断壁,危房、危墙随处可见,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一个人进入山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重点提示!古村落东头有散养柴犬,如果进村一定要结伴而行,做好安全防护,同时不建议进入危房内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夏季老参观旅游需要做好防蚊虫叮咬,放野生动物误伤。

古十字道关西侧出关方向,过街楼顶部嵌入式古道机关

古村庄简介:古村庄整体呈东西走向,南北宽度不大,约有200米左右的宽度,东西向很长,保守估计约有600米的长度,村中间偏西的地段有一株国家一级古国槐树,树体略微向东倾斜,古国槐树四周都是古民居。其中古国槐树北侧有几处原始民居,石砌民房保存相对完整,有一处民房内部有一暗室,不建议单人进入,非常危险。

古山寨内部密集的古民居,依稀能看到山里孩子们当初追逐打闹场景

像十字道古村这样的村庄附近还有一处小店村,据说小店村里还有一座破旧的寺庙,也是因为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据村里老人说过去小店村和十字道建村历史年代基本上差不多,巧合的是小店村口也有一株已经枯萎的古国槐树,看体量和十字道村的古国槐树规格非常接近,从建筑风格、生活习惯、饮食特点、周围树木种类都相似,依此我们可以大概推测此地原著人来自一个地方的可能性非常大。

人同宗、水同源、树同根,借助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京西古道和京西古文化,同一个地方的人必然有共同的生活习性和文化相似的方面。有些东西随着岁月的积累,慢慢沉淀下来就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西京古道之所以这么有名,让大家百看不厌可能最大的因素就古道文化。


虽已不见十字道关四个字,但傍晚金光穿洞让古老的十字道关更增加了几分威严

傍晚的余晖,居高临下映照着雄伟的十字道古关口,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关内关外人声鼎沸的状态是古村人最喜欢的样子,那种方式也是古十字道村人赖以生存的不二法则。这里越热闹,古村人越幸福。几百年过去了,古十字道关践行着君子不争的自然哲学,启发一代又一代人感悟这生存哲学。


当年石刻牌匾在的时候大概是这个样子(猜测字体样式)

古十字道关是诸多京西古道和古驿站、古关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京西古文化遗址在京西很多。在山西与北京、河北逐鹿、来源和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与北京,其实都是京西古道的加强版。从明代这些路都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京西大动脉,即是军事通道、也是重要的经济要道,在没有进入工业革命筑路时代,原始的运输方式注定是哪里方便就走哪里。如果乘坐途径站北京西山的飞机,在空中可以看到在这一地区每一个村庄和城镇都有自己的东西相向的古道!


人去楼空杂草丛生的院子,几颗独沐春风的槐树相互依靠的活着

当初选址建村的古人智者如何想象,也想不到有一天几十代人,世代居住的家,会成为当下这个样子,也许这就是命!当年人声鼎沸,充满欢歌笑语的古道、古村、古关,会在时代的转换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未来,迎接它的是重新回到大地的怀抱。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任务,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十字道古关展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辉煌,也许短暂的寂寞是再次绽放繁华的等待,古村、古道、古关、古驿站,都是镌刻在历史长河的不朽的华彩。

古十字道村遗留下来的田园风光

午后的浮影斑驳的洒在墙上,虽然已经不是那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的农家小院,但是还是能看到这座院子原来的主人是多磨的热爱这里,多磨的喜欢自己的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里一应俱全,悠悠的古道,清脆的马蹄声、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叽叽喳喳的丛林小鸟、大公鸡打鸣、浓浓的山村烟火味儿,闭上眼睛想一下,这里过去天天都有,这里就是京西古道。

用心看,古十字道关当年的盛况,在遗址上已经一目了然了。历史的繁华我们不曾感受,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响马的时代,但是我们有幸还能看到镶嵌在京西古道的时空剪影。古道的故事非此短文只言片语可叙尽,有些古道成为今天人们的致富之路,带给人们幸福;有些古道随着历史渐渐走进了茫茫的大山深处、留下无限的希望,这些历史上的古道以从此另外一种形式哺育着这里的人们。京西文化就像清澈见底的永定河和两岸雄伟浑厚的大山,时而疯狂、时而宁静,但是一直都在默默的滋养着流域两岸的儿女,蜿蜒的永定河几千年形成了永定河文化带,流域文化、古道文化渐渐成为京西文化的重要组成。

京西古道文化从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儿消失,反而在国家大力弘扬的文化复兴政策下走向更高的辉煌,古道故事从何时开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古道故事还在发生。魅力古道、美丽乡村,伟大复兴文化先行。学习京西古道文化,欣赏永定河流水人家,精彩不曾戛然而止,更多分享敬请关注。古道特刊,为您定制。

天下古树原创文章,禁止一切抄袭行为,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转载需要标明出处,照片使用须要ANCIENT TREE 官方授权

天下古树网独立控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3153号-1
办公地址: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东区临10号楼2013室
交流热线:13910421517 E-MAIL:txtop_1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