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闻
黄山市79岁的拍树老人 为您讲述拍摄古树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7-8-14

  

  黄山新闻网8月7日讯(文/图 吴孙民)黄山市地处山区地带,民间历来认为植树造林是荫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对古树名木尤其怀有敬畏之心,仰慕之情。他们将古树名木与自己的家庭、家族、村落的兴衰紧密关联。因此,凡有古村落水口、风口、古驿道、古祠堂地方都栽植优良树木。黄山市79岁退休老干部金炳铨为了记录徽州古树历史,传播保护护绿文明,从2015年开始至2016年,带着一部相机,顶风雨、冒冰雪, 踏天梯,跑遍了黄山市所有乡镇的重点村,自费拍摄了1万多张古树名木和村落水口林的照片,精选出6000多张精美图片,自费编辑印刷了一套四卷本的《徽魂——徽州古树系列专集》1250页面,并免费送往国家林业局和安徽省、黄山市领导及该市和屯溪区档案局、图书馆收藏。日前,金老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详细讲述了他穿梭于徽州乡间村落中,所了解到各地保护古树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给子孙后代“留根”

  歙县金川乡仁合村仁丰组最令人瞩目乃是村头水口那株苍劲古朴、巍峨矗立的大叶榉古树。经1998年实查,树高36米,胸围525厘米(胸高之处正是树干最窄之处),伞形的树冠,浓荫华盖,冠幅19米×16米。隆起的树根,盘错交结,看得见的根盘有30多平方米。村民们说,这株古树坚硬无比,刀斧难入,当地俗称“铁壳楠”。

  传说200多年前仁丰村建村时,“铁壳楠”就很高大了。当年祖上之所以选这里建村,就是看中了这株不同寻常的古树,老祖宗坚信,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古树一定会给村庄带来好运。村民一再申述,“此树为集体所有,自古全村自觉保护。村规民约对于保护古树来说,与法律一样过硬”。大叶榉古树亦深孚众望,不仅生长健壮,魁伟坚挺,而且水口林的高树强枝、浓荫屏障的生态效应,确也为仁丰村的兴旺发达起到了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歙县许村镇前山村全村有125户171人(内有出嫁、过继外村的33人),村长程国虎发动东山村民组为了保护村里一棵古树,自筹资金5万余元改造了水口林和村口古亭古庙,不仅改变了村口脏乱差面貌,特别是大大增强了村民爱护自己家园意识。

  给美丽乡村“留景”

  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是一个古老山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后原来有片300-400年的古树林,面积约200余亩,古树林中遍及长满了“红豆杉”、“香樟”、“桂花树”、“苦槠树”等。1957年,“以粮为纲、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村里来了一支70 多名的砍伐队,都是来自蚌埠造船厂的工人,仅四、五年时间就将这一大片古树林全部砍光。唯独幸运的是村里“鸭脚山”上五株白果树,由于四周建有房屋无法砍伐,幸免留下。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安徽合肥一家公司要来购伐,给出的条件是将全村每户安装电灯,但遭到全体村民极力反对未成。后来这五株白果树又因雷击原因而坏死掉了两株,如今剩下“二雄一雌”三株高五丈有余、径粗一丈三尺的白果树,其中母株那棵年挂果量就有千斤之多。近三年来,响潭村有条不紊的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该乡党委政府对这三株白果树实行维护,将周边杂竹、杂柴全部砍掉,并用河卵石砌圈培土护根施肥,如今三株白果树生长更加枝繁叶茂,成为祁门城郊靓丽的乡村旅游景点。

  给古树撑起“保护伞”

  黄山区甘棠镇政府庄里村是“国家级生态村”,该村汤家组来龙岗小山村有一株胸围561米高大、800年的香榧古树,由于年代已久,这棵古树有倾倒之势。为此,当地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保护方案,根据古树情况“因树制宜”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有倾斜的树木采取加固、支撑、疏枝等手段进行维护,把树根部长期遭受雨水冲洗处培土提高地势,而且还筹资拆除影响这棵古树生存的一幢民房,确保古树名木的生长和安全。

  该镇武装部长介绍说,兴村村干群保护古树意识十分强烈,村里有棵300年树龄的苦槠树曾一度出现枯枝、落叶、烂洞等现象,呈濒危状态。该村一姓程的原支部书记在职时,采取内外兼治,及时将这棵濒危古树从死亡线上拯救了回来。该区三口镇政府在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力度上都下足了“功夫”。2015年,不仅斥资为联中村河中一株侧柏树建了块石护栏,还为汪家桥村曹坊组一株百余年的丝棉木树进行了复壮抢救,专业养护,使这些古树生长环境得以彻底改观,重新焕发新生机。

  给名木古树“治病”

  古树名木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失而不可复得,被毁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缺失。因此,休宁县在保护古树名木上,不把它简单地看作是一棵树,而是从“绿色文物”的角度审视,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

  休宁县商山镇商山敬老院内有一株800树龄的圆柏树,整根树随时都有发生倾斜折断的危险,该县林业部门得知情况后,立即加撑固定保护。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该县万安镇万安坝一株约500年树龄的香樟树,经拯救还出现起死回生的奇迹。原来万安坝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后,这棵老樟树树根却一直被泡在水里,树上没有綠叶,几乎频临死亡。前些年,该县在开发县城至万安的沿江路时,为了美化横江公园环境,便找来黄山市林业专家潘新建、储国庆来会诊,经过四五年时间不断抢救,该树儿年来一年一个大变化,现在不少树枝发出新叶,成为该处的景点。

  储工程师还为黄山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修补加固了5株古树,成为我市一位救治古树的“医生”。值得一提的是,储国庆先生“救死扶伤”古树的团队还在浙江金华取得更好效果。今年5月16日,金华日报头版一则消息说,金东区今年修复30株古树名木任务己经完成。这个修复任务就是储国庆先生承担完成並经专家验收合格。  

  编后语: 

  古树,是活着的历史文化,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沈国舫院士为《安徽古树名木》作序中指出:“科技文明的历史,除了博物馆的文物能予以说明外,大自然中仍然生存的古树名木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活文物”。它们在千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忠实记载着不间断的自然环境变迁状况,在承受与适应中增强了抗逆性而益寿延年;同时,其苍颜古态和顽强的生命能力,亦越发受到人们的尊敬与关爱。在某以一域范围内,古树名木延续年代愈久,愈为珍贵。无论是生长在人群活动频繁和为人仙熟的地方,或者是生于偏僻山野和鲜为人知的地方,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是一部活的自然史诗,毁掉一棵,将无法使之重现,是再也不能挽回的损失。”

  因此,黄山市79岁退休老干部金炳铨在拍摄过程中,面对我市古树数量多,面广又散,则认为保护徽州古村落名木古树单靠林业部门远远不够,老人呼吁各地乡镇政府,特别是村委、社区组织要把乡村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乡规民约的条款,用乡规民约约束的方式来保护本地的古树名木,使大山深处的“活文物”更加璀璨起来。

  相关链接:

  日前黄山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公布了一组数据称,根据安徽省第三次古树名木普查认定,黄山市现有登记建档古树名木11705株,分属植物29科80属148种。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实施一级保护的267株;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实施二级保护的1562株;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实施三级保护的9789株,名木87株,名木古树数量为全省最多。一棵棵饱经风雨沧桑的古树或盘根虬枝、或千姿百态,那一圈圈的年轮里,铭刻着时代的印记,细说着它们的“前世今生

天下古树网独立控股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3153号-1
办公地址: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东区临10号楼2013室
交流热线:13910421517 E-MAIL:txtop_1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