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无语,春风唤醒万物。植树节要到了,沉睡一冬的树木苏醒了。作为聊城的老居民,已生长百年千年的古树名木开始纳新吐绿,与我们再一次相约在这个美好的季节。
近日,全媒体记者走访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处、聊城市林业局获悉,聊城现存443株古树名木,其中最老的古树已经1500岁。可以说,它们满身是沧桑,个个有故事:或守护着一处古迹,或述说着一段传奇逸闻,或联系着先贤明达……
今天,我们走近聊城这些“活文物”,感受那些刻写在年轮上的光阴故事。
摸家底:443株古树名木见证聊城变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何谓“古树名木”?
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处园林科研所所长李艳文称,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稀有的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
近年,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处、聊城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历时数年对全市古树名木做了全面调查。调查显示,聊城现存古树名木443株,分属21科37属44种。
从这些古树名木的分布看,位于东昌府区、临清市等地的较多;按树龄划分,300年以上属于一级保护树木的有近200株,500年以上的有近百株,千年以上的也有近20株。
目前,聊城这443株古树名木,已经完成各树种调查建档,其中,数量最多的几个树种为:国槐106株,侧柏20余株,皂荚19株。杜梨、枣树等也较多。
聊城古树名木中还有一些属于“大熊猫”,现存数量稀少,如柘树、龙抓槐、栾树、银杏、梓树、杏树、油松、水杉、紫荆、丁香等,其中有的甚至现存仅一株。
可以说,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们客观地记录和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的物种变迁,是多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活文物、活标本。聊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树名木分布城乡,是聊城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是生态聊城的重要标志。
最受宠:聊城城区运河沿岸有“四老”
在聊城古树名木中,单树种数量最多的是国槐,超过百株。
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或是位于聊城城区运河沿岸的四株国槐。相比那些生长在偏僻乡村的同类,它们长在风景秀丽的运河边,天天目睹车来人往,受到的“宠爱”也最多。
目前,城区运河沿岸的四株国槐,得到了更多关注,受到更好的养护,均长势较好。我们从运河的南往北逐一说说这“四老”。
城区运河王口古槐
城区运河王口古槐
最南部的那株国槐,位于运河西岸,紧靠闸口桥,位于桥北邻。其树龄500余年,胸围3.8米,主干高3米,冠幅11.5米。2008年进行古树名木普查时,其树干中空,有两大主枝,一主枝长势较弱,侧枝较少;西向主枝较好。整体上,长势不算很好。
但经过近年来的养护,这株古槐逐渐恢复了生机。如今工作人员发现,其每年长出的豆荚不仅粗壮,而且很多豆荚都有10个粒以上。这是它茂盛的标志。
继续往北,在运河廊桥附近、运河西岸,有一株国槐。其树龄500余年,胸围3.9米,主干高1.5米。这株国槐虽然较矮,但比它南面的邻居明显健壮,无树洞,无裸根,生长茂盛,枝叶浓密。
让人惊喜的是,这株国槐如老来得子,在其沧桑的主干最上方长出了一株相对独立的小国槐,看上去就像孩童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形成了“怀抱子”的态势。这说明其生命力之强,生长态势之良好。
继续往北,城区最有名的王口国槐南邻,也有一株国槐。它相对年轻一些,但也有200多岁啦。它胸围2.4米,主干高1.9米,树干完好,无枯枝,树冠伞状,生长茂盛,枝叶浓密。
整体上,这株国槐的树姿高挑挺拔,且有一个伞状树冠,让它看起来更加矫健。它虽是古树,却无老态龙钟之感,可谓任岁月流失,任性地书写着不老神话。
运河沿岸最知名的“明星古树”,当属运河王口古槐。它如今已经成为聊城著名地标,其下方的绿地都因这株名树而有了名字:槐荫叠翠。其树龄在500年以上,主干通直,树干中空,胸围5米,走近给人庞然大物之感。
运河王口古槐现在受到较好的保护,生长茂盛,不仅冠幅大,达15.6米,而且呈伞形的树冠非常秀美。
最长寿:它1500岁,穿越了隋唐宋元明清……
时光往前推1500年,中国还处于南北朝时期。聊城最古老的一株古树,就长于那时,已经1500多岁。
这株最老的古树是国槐,目前位于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村,仍生长旺盛,年年开花结实。它的胸径2.1米,胸围6.5米,须要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合围。其主干上布满凸起的树瘤,触摸起来光滑圆润,看上去非常美观。其实,这是千年沧桑给它留下的印记,这是一次次病变导致的,就像人的伤口愈合后留下疤痕。
它太长寿了,从朝代来看,它先后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目睹了一众风流人物: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杜郎口唐槐
距郑家镇五圣村几十公里外的茌平县杜郎口镇东街村,同样有一株国槐,堪称千年老寿星,树龄约1300多年。
其树身一度倒伏在一间砖房上,下方存有一段6米多长的断树干,粗大腐朽,瘦骨嶙峋,记述着古树的劫难。目前,这株古槐得到了较好养护,焕发生机:一支主枝向东北向延伸,树冠呈云片状;树干距树身4米处向上弯曲形成繁茂新枝。断掉的腐朽枯干也已经由支架支撑着接到树身上。
这株古树的树干多处干枯中空,且有树洞,基部有大火烧过的痕迹。树身上缠有人们祈愿的红布条,见证着当地人对这棵古树的虔诚和敬意。
相传,这株古树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植。李世民为秦王时,一次遭遇强敌后撤中,因为雨天路滑,他和坐骑白马一块跌入慈济寺旁边的深坑里。李世民被侍卫救起,但百马溺亡。
李世民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便于贞观年间重修慈济寺。同时在寺内亲植两株槐树,纪念心爱的白马。现在这株古槐就幸存下来的其中一株,被称为“唐槐”。